文化动态
  衡南概况(5)
  地方特产(2)
  九龙茶叶(2)
  宝盖白果(0)
  栗江豆油(0)
  泉溪鲜鱼(0)
  花桥藤茶(0)
  古城西瓜(0)
  谭子山麻鸭(0)
  茶市湘黄鸡(0)
  宝盖烧饼(0)
  风景名胜(1746)
  天光山(16)
  火焰山(371)
  雷祖峰(6)
  岐山(498)
  网山(74)
  清泉山(37)
  清泉(498)
  江口鸟洲(50)
  王氏宗祠(196)
  十牛峰(0)
  历史名人(1480)
  洛夫(500)
  马灯(374)
  海岩(385)
  八指头陀(221)
  地方志(0)
  地方志(0)
  年鉴(0)
  非遗文化(1084)
  非遗名录(0)
  非遗记事(0)
  非遗传承(0)
  衡南花鼓戏(415)
  衡南七巧龙(17)
  衡南渔鼓(319)
  衡南莲花落(330)
  打钱鞭(3)
二人转人物的音乐形象
作者:吕艳超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关键词:音乐形象 二人转 
描述:二人转,曲艺的一种,属走唱类,流行于东北各地。是以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等演变而成,有二百多年历史。二人转它是东北分布最广,影响最大,观众最多特色最鲜明的艺术表演形式。通过二人转人物的音乐形象不仅能够展现出东北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艺术观念、审美理想、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还能让欣赏者感知他们的性格、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在过去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文盲遍地的时代,二人转几乎是东北农民唯一的娱乐方式和文化生活,也是文化传承,价值传承的重要手段,相当于对农民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最典型
太原莲花落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作者:谢骋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描述:太原莲花落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太原莲花落的传承与保护为例
作者:李华英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描述: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太原莲花落的传承与保护为例
《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研究
作者:刘衍青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关键词:改编 曲艺 《红楼梦》 话剧 戏曲 
描述:本文以由小说《红楼梦》改编的戏曲、曲艺、话剧作品为研究对象,在全力搜集、阅读相关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对原著与改编作品的比较,重点探讨了《红楼梦》戏曲、曲艺、话剧的改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主题思想的变化、人物形象的嬗变、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戏曲、曲艺名角对改编作品的演绎等。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戏曲为主,第二部分以曲艺为主,第三部分以话剧为主,在各部分的论述中结合戏曲、曲艺、话剧的艺术特征展开论述,每一部分都对该艺术门类的《红楼梦》改编作品做了较详尽的概述。戏曲、曲艺部分,在按照时间分期的基础上,以剧种、曲
“绍兴莲花落”校本课程开发
作者:张泽平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描述:“绍兴莲花落”校本课程开发
武安落子调查与研究
作者:李珍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地方戏 沙洺村 上党落子 武安落子 
描述:武安落子是产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县的一种民间小戏,是冀南地区特有的一个地方剧种,其唱腔流畅、活泼,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这种由民间曲调发展而来的武安落子,经历代艺人的加工和改革,逐步形成具有独特音乐风格和表演艺术的地方小戏。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武安落子的不断发展,首先,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使得武安难民大量涌现,有的难民沿街乞讨嘴中哼着莲花落,有的难民为了谋生被迫习艺,这为落子的产生做了铺垫。其次,四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便于落子戏班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另外,冀南太行山区民间社火表演的长期繁盛
公园民俗与城市休闲生活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公园调查为例
作者:晋一妍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公园民俗 迎泽公园 社会组织 休闲生活 
描述:太原市迎泽公园于1954年开始筹建,至今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公园内分北部、中部、南部和南湖四大自然区域;五个功能区域包括管理区、生产区、文化休闲区、植物展示区和娱乐区。“锦绣太原”牌楼以北京雍和宫的东西牌楼为蓝本,是反映太原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建筑。将“公园”和“民俗”两者相结合,从民俗学的视野,以一种广义的民俗生活形式,审视和思考现代城市社会公共文化空间的特性与本质。本文以山西省最大的综合性娱乐休闲公园——太原市迎泽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公园里各类的老年晨练休闲组织,特别是一些具有生活特点的民俗传承
河北沧州民间舞“落子”的田野考察与研究
作者:乌雪娇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 “落子” 舞蹈生态学 
描述:“落子”为河北省沧州市的代表性民间舞蹈,是沧州人民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年节娱乐活动。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的多元,“落子”面临着人力与物力的多重挑战。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究其源头,对“落子”与戏曲“莲花落”同源的说法进行了学术探讨,并且运用舞蹈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沧州当地这一特殊的舞蹈现象,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之下,宏观的分析形成这种特殊文化事项背后可能存在的文化渊源,对理论界落子的起源问题进行了合理化的探讨。分析“落子”在不同生态位中的样态呈现,归纳论证其“舞体”转变的三个不同阶段;分析其“典型
成兆才及其评剧创作研究
作者:孙红瑀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评剧 特色 创作 成兆才 剧本 
描述:评剧起源于冀东滦南,它脱胎于清代末年当地最有特色的艺术形式莲花落。评剧从开始形成到今天,风靡大江南北,尤其是在京津冀一带,表演评剧的场所随处可见,可以说在广大民众之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普及。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评剧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剧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必然和众多评剧表演艺术家和评剧工作者的努力和贡献是分不开的。但是,评剧能够诞生,被称为“评剧鼻祖”的成兆才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他着眼于评剧剧本创作,同时从其他方面入手改革,在与众多艺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诞生了评剧。成兆才一生所作评
电视二人转叙事的实证研究
作者:孟昱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实证研究 电视二人转 叙事 二人转 
描述:二人转是东北大秧歌和河北莲花落的结合体,来源于民间,表演风格和内容贴近中国北方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随着经济发展,原有的舞台表现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需求,因此另外的传播手段应运而生——也就是本文中重要研究的电视二人转。电视与二人转结合已经不是新话题,本文重要研究电视二人转新的叙事手段,在尊重原有的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舞台向电视转换过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标准。新的形式一定有新的叙事手段,本文在尊重原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电视二人转的